冬病夏治,向病痛說拜拜 |
冬病夏治,向病痛說拜拜! 筋骨酸痛 呼吸道過敏 氣喘 治療好時機 文:陳祥麟 選自『健康100雜誌』
炎炎夏日陽氣最旺,正式調養身體的絕佳時機,中醫典籍『皇帝內經』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根本」。只要掌握時機,在對的季節對身體做對的事,把冬天不足的陽氣在夏天補足,那些在冬天容易發作的呼吸道過敏、筋骨酸痛等疾病就可以得到緩解,身體也就會更健康。 天氣愈來愈熱,人也跟著懶洋洋,不少人都有疲倦、昏昏欲睡的症狀,想健康地度過炎炎夏日,同時趁著夏季把冬天容易出現的老毛病調理好,就得了解冬病夏治原理。 冬病夏治有預防醫學概念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劉亮吟指出,在沒有冷暖氣的時代,人體的反應和四季有關,夏天天氣炎熱,血液循環好,火氣也比較旺盛;冬天天氣寒氣所造成的疾病就會出現,像是感冒、氣喘、呼吸道過敏以及筋骨酸痛等。由於冬天的血液循環慢,如果病沒治好,寒氣留在體內清不掉,就會反覆發作;到了夏天,天氣暖了,血液循環再度變好,這時候若能把體內寒氣帶走,病情就可舒緩。 劉亮吟強調:「冬病夏治其實有預防醫學的觀念,趁著疾病緩解期時,把病調好,減緩冬天疾病發生的頻率和強度,身體自然就健康,這樣就能達到事前預防疾病的功效。」 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是相通的,都是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體和自然界的陽氣都是在夏季達到真峰,冬天則陽氣不足,因此最好能在春夏培養陽氣,順四時以防治冬病發作。 冬病夏治夏季調養法 中醫認為所謂的夏治是「三分靠醫藥,七分靠調養」,如果能透過醫藥及日常養生改善內分泌功能,讓身體各器官恢復正常運作,同時調節免疫力、平衡能量代謝,就能徹底改善體質,到冬天病情就會減輕甚至不再侵犯。因此要徹底做到冬病夏治,劉亮吟醫師提醒,除了遵照醫師指示按時用藥,日常生活的保養以及飲食控制也不可忽略,只有多管齊下,才能讓疾病無所遁形。 三伏天穴位貼敷療法 何謂三伏天? 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悉熱的時候是7、8月份,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小暑到立秋,人稱「伏夏」,又叫「三伏天」,俗諺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而藏於地下;三伏天常出現在夏至後、小暑大暑之間及立秋後,今年的三伏日分別是國曆7月20日、7月30日、8月9日。 何謂穴位敷貼原理? 三伏天穴位敷貼法就是利用三伏天炎熱的氣候,在人體的特定穴位敷貼辛溫、通經、平喘的藥物,讓人體的陽氣得到天陽之助,再利用藥物陽氣疏通,達到溫利氣、驅散內伏寒邪、溫補脾腎,增加身體抵抗力,預防舊病復發。 哪些疾病適用? 冬天容易發作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呼吸道過敏及慢性支氣管炎,都適合使用三伏天穴位敷貼法。 有哪些相關研究? 根據台灣施行穴位貼敷數年的各大中醫院研究,經三伏天穴位貼敷治療過,可以有效控制及減少過敏性疾病發作次數,不少患者經過治療後,發作程度及住院天數都減少。 具明顯改善作用 萬芳醫院中醫科研究觀察,只要病患能持續3年治療9次,有8成多的患者都能有效減少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癢及鼻塞症狀;另外,台北市立聯合醫中醫院區也發現,輕度間些性及持續性發作的氣喘患者,經穴位敷貼後,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減輕,診治患者中只有一成二曾在秋冬發作;氣喘患者經治療後,尖峰呼氣流量變異度也減低,由平均40%降到25%。 夏季養生法 明明已經到了夏天,怎麼筋骨還是照樣酸痛,鼻塞也沒有改善,還特別容易感冒?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最好檢視自己的日常生活及飲食,是不是生冷不忌、冷氣整天吹、冷飲不離手?如果是這樣,就犯了夏季養生大忌,不管吃再多藥、貼再多的穴位敷貼都沒用。 劉亮吟醫師表示,隨著時代遷,現代人的夏天和以前的夏天很不一樣,雖氣候還是照樣炎熱,人體到了夏天也是陽氣旺盛、毛孔遇熱會張開,但是科技進步,冷氣隨處可見,毛孔一遇到冷氣就收縮,該排的火氣和熱氣排不出去,加上冷氣侵襲的寒氣,以及冬天疾病殘留在體內的寒氣全都聚集在一起,使得許多人都有外寒內熱的體質,冬天的病自然不容易根治,夏天的火氣也消不下去。因此,從日常生活中確實做好夏季養生,才能四季都健康。 一、生活作息 1.晚睡早起,要睡午覺:古醫書《內經》指出:「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夏天晝長夜短,不要太早入睡,但要早點起床,適量接受陽光照射,有利氣血運行;適當午睡則能恢復疲勞。 2.少吹冷氣:晚上睡覺最好不要吹冷氣,就算要吹,室內外溫度也不要差太多;睡覺的電風扇不要對著吹。 3.常洗澡:洗溫水澡可讓毛孔張開,身體也容易散熱。 4.流汗後要趕快換衣服:濕衣不容易乾,容易濕邪滯留肌表而生病。 二、飲食 1.忌食生冷:冰冷食物吃得過多,腸骨容易受損,水分代謝也會異常,容易造成濕氣堆積體內情形。 2.多喝溫開永:炎熱夏季容易流汗,要多喝水以補充水分。 3.不宜進補:夏天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擔較重,氣血旺盛,如果進補,很容易火氣上升。 4.多吃清熱消暑食物:酸梅湯、綠豆薏仁湯、荷葉粥、冬瓜湯、番落、蓮藕、小黃瓜等食物可消解渴。 三、預防疾病 1.避免感冒:感冒容易引發氣喘或加重過敏症狀,如果經常感冒或是感冒症狀拖太久,都容易讓身體內的臟腑失去平衡,造成免疫力降低。 2.避免病從口入:注意飲食衛生,注意保養腸胃,腸胃功能佳,身體才能吸收足夠營養。 3.不貪涼:避免風、寒、濕等致病因素侵襲肌表,引發關節病。 三大冬病對症下藥 所謂的「冬病」就是指冬天好發是容加重的疾病,像是筋骨酸痛、呼吸道過敏及氣喘等。如果你在冬天也容易受到欲些疾病的困擾,不妨好好利用這個夏天對症下藥,把身體調養好。 筋骨酸痛 很多人氣血循環不佳,一到冬天很容易有筋骨酸痛的毛病,尤其遇到雨天筋骨更容易酸痛,這些症狀在中老年人身上更常見,在筋肉、關節等部位產生疼痛的症狀,中醫統稱為「痺症」,有氣血閉阻不通之意;冬天常見的筋骨酸痛以風、寒、濕痺為主。 病症與療法 1.風痺:關節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個關節,可能有發熱、怕風等病狀。治療以袪風通絡為主。 2.寒痺:肢體關節疼痛較厲害,局部不紅不熱,得熱痛減,遇寒加劇。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 3.濕痺:肢體關節疼痛沉重,疼痛固定不移,或痠麻且脹,活動不便。治療以利濕活絡為主。 保健之道: 1.忌食生冷(如冰品、西瓜、柚子、柑橘、梨子、荸薺、冬瓜、苦瓜、茄子、茭白、海帶等),宜溫熱性食物,因為溫則氣血行經絡通,疼痛才的以緩解。 2.鱔魚、鰻魚、薏苡仁、櫻桃、菱角等有袪風濕的功效,可常食用。 3.注意保暖,不宜直接吹風,要盡量避免吹冷氣。 呼吸道過敏 呼吸道過敏表現出來的病症有許多,包括鼻子過敏、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等,會發生過敏,除了遺傳,和氣候、環境及飲食都有絕對關系,要有效避免過敏症狀發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強免疫力並設法改善過敏體質,才能讓疾病遠離。 病症與療法 1.過敏性鼻炎:容易有眼睛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容易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或慢性咳嗽。依急性發作期、緩解期及個人體質不同,治療都不同。 2.體質偏熱的過敏:容易喉嚨痛、痰液黏稠且偏黃色、容易口乾舌燥。急症期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清熱藥物治療;緩解期可用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桑菊飲等清肝調整過敏。 3.體質偏寒的過敏:容易流鼻水、打噴嚏、痰液透明、不容易口渴、怕冷、容易拉肚子。急症期可用荊防敗毒散治療,冷咳可用杏蘇散治療;緩解期肺虛弱可用玉屏風散、脾骨虛弱可用參苓白朮湯來調養。 保養之道: 1.飲食及環境要避免過敏原,家中不鋪地毯、少買絨毛玩具、不養寵物、少吃冷食物。 2.注意保暖,早晨起床要加衣服,避免冷空氣剌激。 3.保持空氣流通,拒吸二手菸。 4.避免洗冷水澡或淋雨,洗頭後要盡快吹乾。 5.度運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調節身體免疫力。 氣喘 氣喘是現代醫學的病名,中醫稱為哮症,由於多數哮症兼有喘咳,所以通稱為哮喘。哮症發作時,喉間出現哮鳴聲、呼吸急促困難;喘症則是呼嘆急促,嚴重者甚至鼻煽動、喘息不能平臥或張口抬肩。氣候變化、環境及空氣污染、過敏原、呼吸道感染或激烈運動都可能引發氣喘。 病症與療法 1.寒喘:症狀為胸悶、呼吸促、痰多且呈泡沫狀、怕冷、臉色蒼白、無汗。發作期可以小青龍湯來發散肺部寒邪。 2.熱喘:痰黏稠不易咳出、煩躁不安、易口渴、發熱、頭痛、呼吸急促。熱喘用寒性藥物,如定喘湯可以清泄肺部熱邪,達止喘療效。 3.緩解期則依脾、肺、腎虛調治:脾氣虛指腸胃功能不佳,有胃口差、腹瀉腹痛症狀,可用健脾藥物治療;肺氣虛則可用玉屏風散等補肺氣藥治療;腎氣虛者則體質不同給予滋陰或補陽藥物。 保健之道: 1性發作期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先看西醫,給予適當的抗發炎治療,待病症穩定後再以中醫調整體質。 2.西醫氣喘用藥依發作期及緩解期不同,分口服、吸入及注射三種,大多以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和舒張支氣管為主。 3.若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服用藥物已有副作用,或是過敏的東西確定是黴菌、塵蹣等不容易避開的過敏原,可考慮用減敏療法,也就是先檢查確定患者對某樣東西過敏,再把純化過的過敏原少量次地注入人體內,讓免疫系統逐漸習慣這種過敏,就不容易過敏。 4.遠離過敏原,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冬病夏治,向過敏說拜拜(鼻子過敏 氣喘 呼吸道 精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