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截錄之1
蒙特梭利教育法則--珍惜孩子的敏感性
蒙特梭利講故事
有一次,我為一個小男孩講聖經故事,我希望用故事人物的美德打動他,使他改掉自己不專心做事的毛病,我講得很投入,那個男孩的目光也跟隨著我翻動的每一頁書。
讀完之後,我問:孩子,你對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嗎?
男孩卻莫名其妙地回答:有啊,你看,耶穌都睡著了。
我感到很奇怪,他從哪裡得出這樣的結論呢?男孩翻到有耶穌像的一頁,指著耶穌的臉,說:就是這裡。原來那是一張耶穌講道的名畫,但從孩子的角度看過去,耶穌的眼睛低垂,確實有點像是睡著的樣子。
那麼多的人看過這幅畫,卻從沒有人發現這個有趣的問題。
蒙特梭利的經驗
在嬰兒期的時候,孩子就對漂亮的物體和鮮豔的顏色非常敏感,到一歲以後,孩子開始對成人不留心的小物體感到興趣。他們會有與成人截然不同的視角,不僅是程度和大小的差異,孩子往往會關注最微小的細節,這就是孩子敏感性的表現。
孩子通過他特有的對事物的敏感性進行學習,每一種能力都有特定的敏感期。只要孩子所處的環境能夠滿足他的內在需求,所有這一切都將悄悄發生,絲毫不需要人們刻意去注意它。
孩子在敏感期內能學會自我調節和掌握事物。這種敏感性就像一束光把他的內心照亮,像電池一樣提供能量給他。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孩子以一種獨特的、強烈的方式來對待外界事物。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熱情,能輕鬆地學會每件事情。如果孩子在其敏感期內沒有按照他的敏感性指令行事,他將永遠喪失這種天賦的力量。
父母學堂
利用孩子的敏感性
一、不是什麼學習都越早越好,針對孩子特定的敏感性發展來安排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比如在兩歲之前,保持環境的整潔和生活的規律,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在五歲之前,多給孩子觀察、體驗的機會,能發展孩子的感覺,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
二、雖然孩子的敏感性有一個大致的發展時期,但每一個孩子進入敏感期的時間點並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的敏感內容。
三、我們也經常發現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孩子在敏感期內發脾氣,這正是他們的需求沒得到滿足的外在表現,這表達了他對某種危險的警覺,或對雜亂無章的反感。
媽媽經驗分享
我的孩子四歲半了,最近他迷戀上認字,簡直是狂熱。不管我有沒有急事,也不管我是步行還是騎車,只要路上有人孔蓋,我就不得不停下來讀給他聽。一開始他要求我讀出人行道上每一個人孔蓋上的字時,我出於好奇,就跟他一起邊走邊讀。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人孔蓋上寫著很多資訊,有時候同樣作用的孔道也有不同的標識;而且不同年代、不同單位、甚至不同街道上的人孔蓋上的標識文字都有不同的特點。
認字從這裡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這個工作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近兩個多月來的每一天,我讀遍我和孩子共同經過的每一條馬路!當然成果也讓我和孩子自豪,他已經認識絕大部分人孔蓋上的標識,包括英文和數字。小小的人孔蓋共有多少字可讀呢?粗略地統計一下還真不少,有一百五十多個!
人孔蓋上的字都會讀了之後,他的興趣移向路邊的看板。看板的設計本來就很有吸引力,要不然大家怎麼會去看它?這時候我才發現它在啟蒙孩子方面還有意想不到的用處。看板上斗大的標語一般都是從電視上聽熟了的話,孩子一旦發現眼前的大字就是他耳熟能詳的那些語句,興奮得就像發現了天大的祕密。
我的孩子就是這樣自己學習的,我發現了他的規律,只要我及時滿足他的要求,為他唸、為他講、帶他去他喜歡的地方,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能自發地透過他特有的對事物的敏感性來學習。
年齡 敏感表現
○至二歲 對秩序敏感;潛意識地吸收
一歲半至三歲 感官經驗、語言發展
一歲半至四歲 對細小物體發生興趣
二至四歲 對時間、空間上的秩序敏感
二歲半至六歲 感官淨化
三至六歲 對成人的教育有敏感性
三歲半至四歲半 寫字
四至四歲半 觸覺發展
四歲半至五歲半 朗讀
蒙特梭利教育法則--不要怕重覆
當孩子對一種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並樂此不疲地重複時,不要打擾她,因為這正是她內心能力發展的過程。
蒙特梭利講故事
我曾看到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正非常專心地試著把大小不同的圓柱體放進凹洞裡去。她小心謹慎地把一個一個的圓柱體放進去,等全部圓柱體都放進凹洞之後,小女孩又把所有的圓柱體都倒出來,然後重頭再來,好像玩不膩一樣。無論我在旁邊開始唸故事給孩子們聽,還是彈琴教孩子們唱歌,小女孩仍然繼續玩她的圓柱體,頭都沒有抬一下。
過了很久,小女孩的手停了下來,她從地上站起來,微笑著,很滿足的樣子,眼睛閃閃發亮,好像早晨醒來時看到了和煦的陽光。
蒙特梭利的經驗
有時候,讓我們感到幸福和平和的,並不是接觸新事物的體驗,而是對已經熟悉的事物重複動作。我們總愛聽同一首歌、看同一齣電影、吃同樣的飯、會見同一群朋友。孩子也是如此,重複簡單的事情是孩子掌握一種能力並達到自主運用的唯一途徑,也是孩子自主發展的必經階段。
統計資料顯示,孩子學會一個簡單的詞彙,需要二十五到四十次的重複,而學會一個動作,則有可能需要重複幾百次。因為大腦記住資訊相對容易,而讓肌肉記住資訊則特別不容易。然而另一方面,肌肉記憶不容易消退,小時候學會的技藝更是容易地保持下來。
父母學堂
.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
小孩子不知疲倦地重複一些我們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使我們失去耐心。但是這正是我們要克服的。幼小的心靈在重複中成長,就像嫩芽在日復一日的光照中長大。
.不要打擾他
孩子在敏感期內對周遭物體不可抑制的衝動,實際上正顯現出他對所處環境的愛。這不僅僅是情感的反應,而且是智力發展的需求。它促使孩子去看、去聽,進而不斷地成長。孩子必須聽從這種自然的需求,干擾孩子的活動會阻礙孩子心智的發展。
媽媽經驗分享
我的孩子小可兩歲多了,對貼紙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貼來貼去,我真好奇為什麼這個簡單的活動這麼吸引她。
仔細想想,小可最初迷上這種「玩具」應該始於食品包裝上的一些標籤,那時為了逗她玩,我將這些小標籤黏在她手背上,讓她體驗這種有趣的感覺。後來,等她會講話後,她就不停要向我要求:「媽媽,要貼紙。」
小可常常把茶几、書桌黏得亂七八糟,這些圖案看起來毫無章法,她卻玩得興高采烈。突然有一天,她拉著我讓我看她的貼紙作品,「媽媽,T!」可不是嘛,小可竟然用兩塊不同顏色的貼紙拼成了一個「T」形。接下來的幾天,她又組合出了「人、工、上、下、大」等很多她認識的字!這些字是她用筆都不會寫的!
當孩子全神貫注地擺弄某件物體時,他的心理處於一種和諧、滿足的狀態,大人們不必為此擔心,不要打擾他,只需協助他排除可能遇到的障礙。
蒙特梭利教育法則--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
蒙特梭利講故事
有一天,一群孩子又說又笑地圍成一圈,圈圈的中間是一盆水,水裡浮著一些玩具。有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他獨自一個人站在圈外。很顯然地,我們看到他充滿了好奇。他首先走近那些孩子們,試圖擠進去。但是他不夠強壯,接著他站在那裡觀看他的周圍,臉上的表情非常有趣。他看到了一張小椅子。他可能想到把它放在這群孩子的後面,然後爬到椅子上去。他向椅子走去,臉上閃爍著希望。但在這個時候,老師做了一個錯誤的舉動,她用雙手抱起了孩子,把他舉高,讓他看到了這盆水,說:「來,可憐的孩子,你也可以看到的!」
很可惜,小男孩看到了水中的玩具,但他卻沒有享受到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所得到的歡樂。
蒙特梭利的經驗
孩子的個性必須能自由、積極的表現出來,並且藉由自己的努力來達到獨立完成事情。
但是我們總是習慣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大家都知道,教一個孩子自己吃東西、自己洗衣服和穿衣服是一件多麼單調乏味且困難的工作。這需要付出比餵養孩子、替孩子洗衣服和穿衣服更多的耐心,而前者是教育工作,後者只是簡單的照顧。
僅僅做好照顧的工作,對母親來講很容易,但這對孩子來說非常不利,因為它關閉了孩子自我學習的大門,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了障礙。就像那些擁有許多僕人的貴族,他們越來越依賴別人的服務,以至於最後實際上成為別人的奴隸,而且等到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想重新學習自立時,他已經沒有能力獨立了。
父母學堂
給孩子自由
對六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自由是非常具體的。
一、讓孩子自主進食。很多家長有追著孩子餵飯的習慣,這恰恰是剝奪了孩子對身體需要自然反應的自由。孩子不想吃是因為身體不需要,我們要做的不是強迫孩子吃下去,而是研究孩子為什麼沒有食欲,是消化功能減弱還是運動不足,能量消耗太少?
二、給孩子安全無障礙的活動場所。很多情況下我們限制孩子的活動,是因為我們自己侵佔了孩子的活動空間,或者是我們根本忘了給孩子留一個空間。例如,熱水瓶通常放在茶几附近,但如果這個茶几在孩子的房間,或者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那茶几的周圍就不應該出現這些東西:熱水瓶、玻璃杯、貴重瓷器、刀具、打火機、藥品、針線、光碟、重要的資料、電器零件(如插頭)、眼鏡等。如果沒有擺放這些物品在孩子周圍,是不是孩子就多了一些行動的自由呢。
三、讓孩子自己決定睡眠時間。孩子不想睡是因為不睏,浪費孩子寶貴的成長時間,強迫他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是沒有意義的。若想讓孩子到了固定時間就會想睡覺,那我們要做的是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肢體的活動情況會決定孩子的休息情況。
媽媽經驗分享
有些家庭與我正好相反,他們一家人從老到小都有很強烈的時間觀念,每件事情都按照時間進行。其嚴謹程度令我讚嘆,而因此失去的快樂又讓我嘆息。
孩子的洗澡時間必須是十五分鐘嗎?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孩子泡在水裡,看自己的手臂在水裡沉浮時那種享受又好奇的模樣,看見他在水中翻轉,讓水花不停拍擊皮膚時那種快樂的模樣,你怎麼忍心把他從溫暖的水裡拎出來呢?
一定得在早上七點準時起床嗎?如果窗外寒風呼嘯、天昏地暗,也非得把他從熟睡中叫醒嗎?
一定得在七點半吃早餐嗎?如果他昨晚吃得有點多,過一會兒再吃行嗎?
一定得在晚上九點上床睡覺嗎?
剛剛遇見他最要好的朋友,高興得不得了,多玩一會兒再回家行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足夠的活動,如果活動量足夠了,孩子自己就知道休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