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勾勾曼陀羅~艾揚格瑜伽聖經


作者:艾揚格



原文作者:B.K.S.
Iyengar



譯者:楊玉功

  瑜伽修練的最低目標,是讓你八十歲還可以自己繫鞋帶;最高目標則是踏上內心覺醒之旅,體會生命的終極意義!




  本書的主題是關於生命。如果你想了解我們於天地之間生而為人的真實意義,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來於何方、去往何處,如果你渴望快樂自由,瑜伽將是最佳的載具,帶你踏上內在覺醒之旅。




  要了解瑜伽,身體是第一件工具。瑜伽將存在分為五個層面,從身體的修練出發,你將發現其它四個「微妙之體」——你的能量之體,氣息與情感之源;你的心智之體,心念與執妄得以降服之所;你的智慧之體,聰明智慧棲息之地;還有你的極樂法體,天地靈性顯現之處。




  艾揚格說,瑜伽就像音樂,身體之節奏、心體之旋律,加上靈體之和聲,共同創造出生命的交響樂。瑜伽可以讓身心五體協調融合,不再有拼接碎片的感覺;瑜伽讓你找到清新的寧靜,不再為生活的掙扎與壓力所滋擾。瑜伽會讓你獲得真正的自由,脫離情緒的沉浮與苦樂,淡定從容,讓永恆深遠的合一感,存在於塵世生活之中。




  生命自身尋求完滿,恰如植物尋求陽光。艾揚格以飽含溫柔能量的文字,寫出一本溫柔之書,書中並附有十五種可培養情緒穩定性的體位法圖解,幫助讀者得到身心的安穩、喜悅與活力。




作者簡介




艾揚格(B.K.S. Iyengar)




  印度人,生於1918年,九歲喪父,家道清貧,但屬於婆羅門階級。因身體孱弱,在姊夫亦即印度著名哲人及梵文學者奎師那阿闍梨(T.
Krishinamachaya)要求下開始學習瑜伽,從此走上瑜伽研究教學之路。




  艾揚格是二十世紀瑜伽現代化的頭號推手,甚至被譽為「現代瑜伽之父」。1936年,年僅十八歲的艾揚格尊奉師命去教授瑜伽體位法。1952年因緣際會下成了小提琴家曼紐因的導師,兩年後受邀赴英,名聲從此逐漸在倫敦的藝術界傳開。艾揚格在1960年代初期已經成為英國的知名人物,曾經接受BBC電視台專訪,被其譽為「瑜伽的米開朗基羅大師」。1966年,第一本著作《瑜伽之光》(Light
on Yoga)出版,該書影響深遠,是瑜伽史上的經典之作。1967年為英國官方訓練瑜伽老師,1969年,瑜伽正式進入英國成人教育系統。




  早在1956年,艾揚格就受邀至美國,為人治療並作演說和示範,但這趟初訪經驗並不愉快。直到1973年,有心求法的美國人萬里迢迢到印度,終於在普那尋到這位十七年前失之交臂的大師父,懇請艾揚格赴美教學。從西岸到東岸,艾揚格調教出一批批優秀嚴謹的美國本土「艾氏瑜伽」老師,這些老師不但為美國奠定了安全、確實、有系統的瑜伽體位法的練習根基,同時他們一生紮實練習的功夫,加上研究、創新的精神,使得三十幾年下來,瑜伽在美國開出繁茂的花朵,還有豐富的出版成果。1991年及2002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艾揚格為「影響美國的100人」之一。


==========================================================================================


導言:自由在前


  個世紀以前,我離開印度前往歐美;歐美的觀眾面對瑜伽體式的表演瞠目結舌,認為那是某種怪異的柔術。而今,同樣的體式已經為全世界億萬人們所接受,其健身治療的效用也得到廣泛認同。這本身就是非同尋常的變遷,因為瑜伽已經點亮了無數人的內心。


  七十年前,在我瑜伽之旅的起點,即便在印度本土,瑜伽行者也逃脫不了被嘲弄、拒斥和譴責的命運。的確,如果我成為一個苦行者,一個行乞的聖者,雲遊于英屬印度的大路上沿路行乞,我不會面對那麼多的嘲笑,反而會更受尊重。我曾一度被要求成為棄絕此世的出家苦行者,但是我拒絕了。我想過普通的居家過日子的生活,經歷所有生活的苦惱與考驗,並把瑜伽帶給與我有著相同生活經歷的普通人——工作,結婚,生子。我有幸擁有上述三者,包括與我去世的妻子拉瑪瑪妮所共同享有的長久而快樂的婚姻,還有我的子女和孫輩。


  普通人的生活十分艱辛,自古如此。我們許多人都會碰到艱難與痛苦,許多人會經受身體與情感的苦惱,壓力、哀傷、孤獨與焦慮。我們常常認為這是現代生活所造成的問題,而人類生活向來如此,都有同樣的艱難與挑戰——謀生,養家,追尋生活的意義與目標。


  我們人類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會面臨這些挑戰。作為動物,我們游走於大地;作為靈性的寄居體,我們與群星為伴。而作為人類,我們介於兩者之間,在追尋永恆與深遠的同時努力協調我們在塵世的存在。於是許多人在天上追尋這偉大的真如本體,而真如比浮雲離我們更近。本體就存在於我們自身,我們可通過內心之旅發現其蹤跡。


  多數人的願望都是相同的。多數人只是需要身體與精神的健康,覺悟與智慧,安寧與自由。而我們追求這些目標的方法常常毫無效用,因為我們會被人類生活中彼此差異而相互衝突的需求所左右。智者們所理解的瑜伽旨在以圓融完善的方式滿足所有這些人類需求。其目標是獲得純一圓滿的境界,與自我合一,並最終與自我之外的一切萬物合一。我們將成為宏觀宇宙中和諧的微觀宇宙。純一圓滿或圓融是實現健康、內心安寧與終極自由的基礎。


  瑜伽讓你在生活中重新發現完善與統一,讓你不再有拼接碎片的感覺;瑜伽讓你找到內心的寧靜,不再為生活的掙扎與壓力所滋擾。瑜伽會讓你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對於瑜伽行者而言,自由意味著脫離生活的二元對立,脫離生活的沉浮與苦樂。自由意味著那種淡定,那自心之中靜之極處,那種與永恆無限、常存不易之寧靜本體不離不棄的從容。


  我曾說過,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自己的內心之旅。生命自身尋求完滿,恰如植物尋求陽光。天造生命決不希望以多數人的失敗來映襯少數人的成功。就精神層面而言,我們生活在民主體制之中,我們生活在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


  瑜伽不是要成為一種宗教,也不會成為任何文化的信條。儘管瑜伽產生於印度的土壤,但瑜伽是一種普適的修行之道,一種適應於所有人類的覺悟之道,超越不同的種族和背景。


  帕坦加利在約2500年前就使用了「普遍」一詞。我們都屬於人類,而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自認為是西方人或東方人。若我們回歸自身,我們只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沒有非洲人,沒有印度人,沒有歐洲人,也沒有美洲人。我來自印度,我不可避免地帶有某些印度的特徵,這來源於養育我成長的文化。我們都是這樣。但我們的靈性毫無二致,我們的「見性」一般無二,我們的區別僅僅在於靈性的「外衣」——那些我們所執持的有關我們自身的觀念。要打破這些觀念,不要以分別心加強這些觀念。這就是瑜伽的基本內涵。我們彼此相聚的時候,我們會忘掉自我,忘掉我們的文化或階層。我們之間是心與心的對話,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我們內心最深層的願望都是相同的,我們都屬於人類。


  瑜伽認為,我們的身心運行之道數千年來並沒有什麼改變。我們身體內部的運行方式不會隨時間與空間的變遷而有所變化。在我們心靈的運作機制中,在我們彼此交往的方式上,總會有一些固有的壓力,如同地理上的斷層,若得不到關注就會產生問題,或者是個人的問題,或者是人群的問題。因而瑜伽哲學與科學的根本出發點是考察存在的本質,並以此來回應生命的重壓,避免眾多的恐懼與煩惱。


  瑜伽並不把貪婪、暴力、懶惰、放蕩、傲慢、淫欲與恐懼當做無法根除的原罪,它們不是毀壞我們快樂的罪魁,也不是產生快樂的根據。它們是人類天性與境遇的自然體現,儘管令人厭惡,但它們需要消解,而不是壓抑或棄絕。我們有缺陷的感受與思維機制並非煩惱的根源(儘管這種機制會帶給我們煩惱),而是一種演進的機緣,心識的演進也會讓我們持續渴望個人的成就與世界的進步。

  瑜伽是生命遊戲的規則法典,但這是一場無人會輸的遊戲。生命遊戲是嚴酷的,我們需要刻苦的訓練。我們要有自我思考的意願,我們要遵從規則和調適自我,我們還要克服偶爾的挫折。生命的遊戲要求我們具備誠信、篤行以及內心的愛。如果你想瞭解我們於天地之間生而為人的真實意義,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來於何方去往何處,如果你追求快樂渴望自由,那麼你已經初步踏上了內心之旅的征程。


  自然法則不可改易,無情而刻板,但我們的確可以利用它們。接受自然的挑戰,加入人生的遊戲,我們就踏上了風雨交加、激動人心的旅程;我們將獲得的收益必然與我們的投入相稱,其最低目標是在八十歲時自己系鞋帶,其最高目標是體味生命本體的真義。

  我的瑜伽之旅
  

  大多數人練習瑜伽體式都有非常實際的原因,而且往往是身體的原因。或許是背痛、運動傷害、高血壓或關節炎。或許是為了在一般意義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為了對付壓力、體重問題,或者是要戒除毒癮。極少人練習瑜伽是為了獲得精神的覺悟,而且很多人對精神覺悟這件事本身就頗為懷疑。說實話,這並不是什麼壞事,這正說明大多數來練瑜伽的人都是講究實際的人,都有著實際的問題和目標,都是置身于生命現實的人,明白事理的人。


  我開始練瑜伽的時候,對瑜伽的遠大內涵也是毫不理解。我所追求的也是身體上的好處,而瑜伽的健身效應的確救了我的命。我說瑜伽救了我的命,這並不是誇張。瑜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使我從病痛轉為健康,從虛弱變得強壯。


  我出生於1918年12月,那時的印度,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正經歷著流感大爆發的肆虐。我的母親舍莎瑪在懷我的時候已經染上了流感。我生下來就是病怏怏的,胳膊纖細,兩腿瘦削,肚子很難看地鼓出來。大家覺得我可能活不下來。我的頭經常垂著,抬頭要費很大的勁兒。而且我的頭與身體相比大得不成比例,我的兄弟姐妹經常取笑我。在十三個孩子中我排行十一,而活下來的只有十個。

  虛弱和病痛伴隨了我的整個童年時代。小時候我得過很多病,包括經常發作瘧疾、傷寒和肺結核。隨糟糕的健康相伴而生的是糟糕的心態。深重的憂鬱常常侵襲我的內心,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此煩惱的生活還是否值得去過。


  我生長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戈拉爾區的百勒爾村,這是一個只有500人的小農莊;村裡人靠種植大米、小米與幾種蔬菜為生。我家比許多別的人家都要寬裕一些,因為我父親繼承了一小塊土地,同時還在臨近的一個較大的村莊做教師,領一份國家的工資。百勒爾村當年還沒有自己的學校。

  

  我五歲時,我們家從百勒爾搬到班加羅爾。我的父親從小就得了闌尾炎,一直沒有得到治療。在我九歲生日前不久,他的闌尾炎再次發作,結果是致命的。當時我還不到九歲,他把我叫到他的身邊,告訴我他要去世了;而他的爸爸也是在他不到九歲的時候去世的。他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努力奮鬥過,我也應該趁年輕努力奮鬥,我最終一定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我敢說,我父親有關奮鬥與幸福的預言都在我身上得到了實現。父親的死給我的家庭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再沒有人指導和幫助我治病和上學。我經常因病缺課,學習成績開始下降。


  儘管我父親是教師,而我的家族屬於婆羅門種姓,屬於生來執掌宗教儀式的印度僧侶階層。一般而言,婆羅門是靠人們供養為生,通過完成宗教儀式獲得報酬,或者由富有的貴族家庭或個人進行資助。依據印度傳統,婆羅門一般與其他婆羅門家庭以包辦婚姻的形式通婚。所以我的姐姐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被包辦嫁給了我們的一個遠方親戚什裡曼•克裡希那瑪查亞。結果這一婚姻很圓滿,姐夫是一位頗受尊敬的哲學及梵文學者。克裡希那瑪查亞在完成其學業之後,前往尼泊爾與西藏交界的喜馬拉雅山區研究瑜伽多年,他的指導教師是什裡•拉瑪莫哈那•婆羅瑪迦利。


  當年,住在巨大城堡中的王公君侯,常常在比許多歐洲國家還要大的私人采邑中騎著大象狩獵老虎。邁索爾大公聽說我姐夫在瑜伽方面的才學和能力,對他頗為重視。大公邀請我的姐夫在他的梵文學院裡教書,後來在他富麗堂皇的嘉甘莫漢王宮中成立了一所瑜伽學校。大公也常常要求克裡希那瑪查亞到其他城市授課,把瑜伽的訊息傳播給更多的人。在1934年的一次外出授課期間,姐夫要我從班加羅爾到邁索爾去陪伴他的妻子(我的姐姐)和家人,當時我十四歲左右。我的姐夫回來之後,我請求他允許我回到我母親和其他兄弟姐妹身邊,他卻建議我留在邁索爾練習瑜伽,以便改善我的健康。


  姐夫看到我的健康狀況很糟糕,給我制訂了一套嚴格的瑜伽練習計畫,期待我在接近成年的時候有基本的健康和精力來面對生活的考驗和挑戰。或許我的姐夫也著眼于我深層的精神及個性的開發,但他當時並未明說。時來運轉,在姐夫的瑜伽學校中我開始了瑜伽的修習。


  這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大轉捩點,命運就在我的面前,而我有機會決定是迎面而上還是反身而退。對許多人而言,這樣的關鍵時刻往往毫無華彩地悄然而過,但會成為多年穩定修習與成長的起點。於是我的姐夫什裡曼?克裡希那瑪查亞成為我尊敬的教師和上師,代替我的母親和死去的父親成為我事實上的監護人。


  在此期間我需要完成的職責之一,是為大公的宮廷及來訪的高官顯貴進行瑜伽展示。我的上師的職責就是為大公的扈從們提供啟迪和娛樂,也就是考驗他的弟子們(我是其中之一)的瑜伽技巧,讓他們表演出最為炫目和驚人的瑜伽體式,展現他們的體能極限。我在表演中竭盡所能,完成我的教師與監護人對我的要求,滿足他嚴苛的期望。


  十八歲的時候我被派往浦那傳播瑜伽。在那兒我不懂當地的語言,不認識任何社區、家庭和朋友,甚至沒有安穩的工作。當時我所擁有的只有體式的練習,連瑜伽的調息也不懂,沒有經典文本,沒有瑜伽哲學。


  我開始習練瑜伽體式的狀態,如同駕駛一條不聽使喚的小船環遊世界;我只有緊抓住小船,並且從頭頂的星空獲得一點安慰。儘管我知道許多人已經遨遊世界,但我並沒有他們的航海圖。這是一次發現之旅。有時我會碰到數百年或幾千年前繪製的海圖,發現我的路途與其相應並能夠印證他們的路線。受到振奮與激勵,我繼續前行,我也要發現那遙遠的陸地,我也要提高駕駛小船的技藝。我要準確繪製所有的海岸線,測量所有大海的深度,經歷所有未知的島嶼,記錄我們人生之旅的航行中所有險惡的暗礁與海嘯。


  這樣,身體成為我瞭解瑜伽的第一件工具。緩慢的完善身體的過程從那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我現在的瑜伽修煉。漸漸地,體式的修習帶來驚人的健康效應,使我從一個疾病纏身的小孩成長為一個相當健康敏捷的年輕人。從我自己身體的實驗我看到了瑜伽的健身效果,但我已然明白,瑜伽對於我的心靈也有同樣多的益處。對於拯救我身心的瑜伽我充滿了無法言說的感激之情。

我迷失的不是我的生命,而是我的心;一顆被罪惡綑綁的心,一個被黑暗掌控的靈魂。


多麼希望就這樣一睡不醒,這樣的禱告有用嗎?上帝會原諒一個整天想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嗎?


 生病以後我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身心靈真的是分開的個體。儘管他們同時都住在我這個軀殼上,但我對他們常常無能為力。當這些不同的靈魂開始拉扯,我的心是如此疲憊卻毫無辦法前去阻止。這或許是一場拔河,但我永遠不是那個裁判,誰輸誰贏,我連決定的權力都沒有。


我在大學開始沒多久就出現躁症跟鬱症的循環,但當時的我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恐懼,一種莫名的恐懼從身體裡面流出,你不知道你在害怕什麼,但就是會冷不防的打從心底發顫。


  這當中最痛苦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失去」。你曾經擁有的,但卻在一夕間蕩然無存時,那種痛苦真的難以言喻。我說的失去不僅僅是喪失我的情緒自主能力,還包括我的社交生活、我的數理能力、我的邏輯思考及學習記憶能力等等。記憶力變差是最令我痛苦的,雖然過去的我不能算是一目十行,但也不至於發生學習困難;大學發病後,讀書對我而言異常艱辛,因為翻開下一頁時,前面所有的知識都已到九霄雲外。儘管我告訴自己人一己百,但到最後往往讓我邊讀邊流淚。或許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在學習上有問題,而我也比他們好上百倍,但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畢竟從未擁有的,你根本不能體會其中的美好;失去擁有的,卻會讓你因過去的甜美而悲痛萬分。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到考試時,我就對自己灰心喪志的原因吧?我甚至因此痛恨自己,那種感覺真的很糟。


當我總算發現自己的異常,並知道自己可能不再屬於自己時,我開始求診。躁與鬱的循環讓我一下覺得自己狀況不能再好,一下又突然落入痛苦深淵。我的世界開始充滿謊言,試圖用這些薄弱的糖衣保護裡面這個害怕受傷的心。生病或許不是我的錯,但事實上,這個世界充滿了對所謂精神疾病患的偏見;當你痛苦萬分,卻因擔心外界的異樣眼光而難以開口,還得努力偽裝自己表現「正常」,真的令人無助而內心深受煎熬。我真的很想改變些什麼,但對於當時一個幾乎失去自己行為能力、整天在家拿刀亂舞的人而言,這顯然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接受治療一年以後,我的情緒慢慢平復,雖然還是時常會有out
of control的情況出現,但至少也給了我不少情緒自主的平靜時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翻開了自己這段時間的日記。我遺失的記憶,又一幕一幕地慢慢在我眼前重演,儘管仍有片段殘缺,但還是讓我看到一個孩子瑟縮在角落發抖的恐懼。


整理日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畢竟生病以後,你很難靜得下心寫好你的日記,或者應該說,根本就沒有動筆。加上之後我對自己眼前畫面的恐懼,讓我更加不敢把自己所看到、所感覺到的寫下。(每天的噩夢及眼前不斷浮現殺戮、自殺、自殘的畫面讓我害怕,可我又無法逃離他們的糾纏;我不想記得這些,所以葬送自己日記的延續。儘管每天看到的畫面都不一樣,但卻都一次比一次血腥,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記憶似乎不再管用,所以這些都已漸漸淡忘。然而,深層的恐懼卻永遠離不開我的心裡,深藏在我的記憶深處。這些可被稱之為魔鬼的東西不斷地啃食我的心、我的靈魂,只要情緒稍有起伏,他們就藉機竄出破壞,使我備受折磨。)


我的日記到後面幾乎都有插畫,通常,是一個人拿著刀子在砍另外一個人;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其實都是我自己。所幸並沒有著色,不然這些畫面大概會使我永遠不肯再翻開自己的日記吧?高中的日記,很少、很短,但卻寫下了我第一次面對黑暗的擔憂與害怕。儘管我意識到自己看到幻影不太對勁,但我從來也沒想過自己怎麼了,唯一根深柢固的想法是「死亡」。大學,豐富的創造力及無窮的體力讓我對自己感到非常滿意;當然,那個時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現在我可以很輕鬆的說:「嘿!你看!這是躁症在發作。」或者是:「喔,鬱症又發作了啦!」之類的。但是三年前的我能夠嗎?高中時的我能夠嗎?答案是「不能」。更糟糕的是,我可能在爸媽的保護下永遠無法就醫,加上對於這方面知識的缺乏,我想這對我的家人或是我自己都會是個相當大的折磨。翻開自己日記第一個的單純的想法是:讓大家認識我們。


認識我們,因為我們曾經都是你的朋友。我們沒有改變,也希望你們不要因為我們生病了就離開我們。生病的我們,更需要你們的溫暖與幫助。


認識我們,因為我們永遠都是你的家人。不要因為我們生病就離開我們,雖然我們常常會和你們產生言語或行為上的衝突,但我們還是深愛你們。生病的我們,還是需要一個避風港。或許我們不願意回來,但知道有個地方能給我們依賴,仍能令我們感到安慰。


認識我們,因為我們就生活在你們周遭。我們並不會像新聞報導的那樣「神經病」(我想媒體應該要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負很大的責任。)我們多麼希望有個接納我們的社會,多麼希望當我們鼓起勇氣跟你們說:「我有躁鬱症」時,看到的不是你們眼中的詭異或退縮。


隨著我的狀況愈來愈穩定,我開始增加日記以外的篇幅。當我在談論自殺或是自我傷害時,其實是很掙扎而矛盾的。或許讀起來就只是平平淡淡的幾行文字,但是當我在寫下這些東西時,我必須重回當時我「想死」跟「自傷」的情境。(進入這樣的情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你很難再從黑暗中逃出。)我對自殺有我自己的看法,儘管之後接受基督教信仰,也沒有改變我對自殺的觀點。寫這篇文章,真的只是希望能夠安慰受傷的遺族。一個人自殺,不代表他沒有愛,但可悲的是我們往往都忽略這份愛,只是用自私概括全部。(寫於〈血,能洗淨我一身的罪惡嗎?〉一文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愛,能夠醫治一切的傷痛,但願藉著這本書,我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許多微小卻努力的愛。


寫這篇序文,讓我想到一句話;也就是莊子說的「小年不知大年」。總會覺得,一個二十一歲的人,有什麼了不起的生活經驗或是智慧能夠在此高談闊論?再加上自己又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回頭看稿時常帶著不少的心虛外加極大的不自在。繼續寫下去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要有一本沒有什麼專有名詞,但可以讓人很容易了解「身旁患有躁鬱症的朋友或家人」的書。我剛生病時,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我爸媽當然更不可能了解我;加上對精神疾病本身的排斥,還有心裡許許多多的不接受及抗拒,這段過程真的讓心靈疲累而辛苦。


但願這本書真的能夠帶來幫助。


我的狀況在二○一○年四月得到穩定。很幸運的,我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生命。當然,我得到醫治的過程,或許對許多人而言,像個神話,像個神蹟。(對我而言,這絕對是上帝給我最大的祝福與醫治。)我的身體偶爾還會有些許的起伏,但這些起伏不會嚴重到需要醫生幫我再增強藥物。我終於可以有穩定的睡眠,每天早晨起來,我有著比一般人更喜悅與感恩的心;因為我知道能擁有一個「正常的」睡眠,並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我總算逃離了過去每晚必須面對的殺戮與血腥,不需要連在睡夢中都驚懼害怕。儘管有時我還是必須服用安眠藥,但是,能夠一覺到天明,對我而言,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過去,我是在黑暗中,緊握著微弱的燭光渴望得到溫暖;現在,或許偶爾會被陰影遮蓋,但我卻是在陽光中行走。


最近,我開始找到一些過去對數字的敏感度。原本不抱期待會恢復的數理能力,在二○一○年底慢慢地進步,這樣的進步也很明顯的反應在與演算有關的大學學科的成績單上;這讓我得到很大的安慰,甚至在看到期末考考卷分數時感動到流淚。對於這一切,除了感激與滿足,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心中的喜悅與感動。過去,我不懂得珍惜我所擁有的:現在,我才知道,這樣的生命,是蒙受多麼大的祝福。


我總算覺得,活著,也可以是件令人期待的事。我總算發現,明天,原來也可以擁有盼望。


最後,誠摯的希望,這些不成熟的文字與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能為讓你們看到遠方的彩虹。
第一章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精神科醫師,而我也清楚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當你的家庭成員中有個精神病患者時,醫院就勢必會成為你們家庭的一部分;但更特別的是,「它」比任何一種疾病都更容易成為整個家族中的禁忌話題……


一定會有很多人想問,是不是我的家庭不夠美滿?不!剛好相反,我們家人間的感情緊密到令人羨慕,儘管到了我這個年齡我們也都還會互相擁抱;那麼,是不是我在學校的壓力過大,和同學們相處不良?哈哈!那我只能說你們大錯特錯了!我一直是同學眼中的開心果,是老師們相當疼愛的學生。從求學開始,幾乎每個處室、辦公事的老師都認識我,就連校長要退休了我都還成為學生代表上台獻花。我在升學的道路上一路順遂,就跟我所有的家人一樣。對我們這個家族而言,沒有讀到第一志願似乎反而是件怪事。


課業壓力過大?天哪!別傻了!我熱愛讀書,我喜歡閱讀!如果可以的話,我甚至想把書都吞了!


那,為什麼我要先說這些?我只是想告訴你們,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出了差錯,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做錯了什麼。
但我還是得了躁鬱症。



之一
現在,二○○九年夏,我十九歲,大學一年級。


從我發病以來,只要學校放假我南下回家,我爸媽都要求我和他們睡在一塊;他們似乎覺得這樣比較有安全感,畢竟我以前的不良紀錄實在太多。像是突然地大哭、無預警地暴怒、一個人拿剪刀或美工刀自殘……諸如此類的。


事實上我討厭他們這樣幾乎二十四小時的盯著我,我想回我自己的房間,一個專屬於我的世界。特別是到了夜晚,黑暗的寧靜總能讓我的思緒更加清晰。儘管醫生開了安眠藥給我,我仍可以趁父母都入睡後偷溜出房門,做一切當下我想去做的事情。


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此刻我的情緒極度不穩定,我想放聲大叫,但此時已過子夜;我想拿刀狠狠地在左手臂上再烙一個印子,但我不想為明天早上的「關心」多做解釋。可我必須發洩,而且是馬上,現在我唯一剩下的就只有筆和日記,於是我決定把「他們」全寫下來。

日記已經有整整一個月沒碰了,希望我們之間不會有過多的隔閡……


☆ 親愛的日記:


剛剛在床上翻來覆去也睡不著,反倒是一堆惱人的東西不斷撞擊我的腦袋。我突然感覺到一股強烈的背叛訊息──我的輔導老師,她這幾個星期一通電話都沒打來,就跟其他人一樣,是個騙子!我知道我的憤怒是出於我對她的在乎而產生的難過,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我覺得真的有用心在傾聽我、陪伴我的人。


我猜學校諮輔組應該是想把她換掉吧!換一個新進的「諮商師」來給我「專業」的協助!至少他們在學期快結束前是用「討論」的方式跟我說的。該死,我真的覺得自己活像個超級大人球!最初我求助於諮輔組,他們給了我一個實習諮商師,結果沒有多久她就說要考試不能接我的案子了,甚至連她的督導都不想管我。於是他們把我安排給一個輔導老師,並由她協助我和另一個諮商師預約,而我必須說,這個諮商師給我的感覺糟透了!每次當我講話時,你就看到她不停的攪拌她杯子裡的咖啡;當你幾乎快崩潰大哭時,她只是喝了口咖啡,然後說了一句:「嗯?」(而這甚至不是個句子!)


於是下次,我跟我的輔導老師說,我不需要諮商。


我自己偷偷在學校的網路上預約了另一位諮商師,因為我有個室友曾經跟她接觸過,她說她是個好老師。當預約時間到時,我站在諮輔組的門口,看到她把我的檔案丟到一旁說:「這個案子我不接」然後就叫專員來說些什麼老師怎樣怎樣的官方說法把我拒於門外。


她甚至連抬頭看我一眼都沒有!


我之後一直持續每星期和輔導老師會談至少一小時,我喜歡她,我認為她是我從高中以來碰過最好的老師,也比我曾碰過的任何一個諮商師都好;儘管我一直跟她說我不想被換掉,我不想再跟另一個人重新建立互信的感覺,但我知道這只是我的空想。程序終究是程序,到頭來我想我還是得習慣於接受吧!


我實在想不透這些死的程序為什麼不能讓人去活用它;高中時,我當輔導股長,一個同學兩、三天沒來上學了,我打電話給她,她一直不停地哭。我勸了她好久,總算讓她答應來學校的輔導室,而且我一定會陪她並且保密不讓其他同學知道。結果到了輔導室,老師卻說是一對一會談,要求我離開。我看到我同學眼神中流露出無助並聽到她苦苦哀求老師讓我留下……但我最終還是被趕出門外,直到她兩眼紅腫的走出來對我說:「這真是爛透了!」


當一個人需要依靠時你卻把它剝奪,這究竟算什麼?幫助嗎?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同學在那之後幾天都沒來上過學。


我不知道現在是凌晨幾點了,我也知道幾個小時前我才剛看完醫生裝做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走出診所,但我現在真的突然有好多話想對他說……就這方面而言,我也覺得非常可笑──我寧可去向一個陌生人求助,而勝於對自己的父母開口!


今天早上一起來我就吵著、要求我的父母帶我去看精神科,儘管我手邊還有兩個星期的藥(因為這個週末我會北上去看表演),我仍和我媽爭執並讓她打了電話去詢問醫生。我們說了一個是事實也是最簡單的理由──睡不著覺,醫生就同意我再過去看看了。


我想我的火氣從昨晚一直延燒到現在,我對我媽大吼,我無視於我父母異樣的眼光;「我整晚沒睡,我有權生氣」,我這麼想著。「冷靜下來,你會把他們嚇壞」,角落一絲微弱的聲音說著。


我努力地壓抑,努力地不吭一聲;但當我走過電視機旁邊時,我發誓,我真的想把它給砸了!


爸爸開車前往診所的路程顯得漫長,我知道這是我的心理作用;我不停地看錶,彷彿希望它能告訴我還有多久能夠抵達一般。你知道嗎?當我踏進診所的那一刻時,一切真是太棒了!你知道等下那裡會有一個人在專心傾聽你的一切,你知道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把你當成怪胎,不會有人罵你是神經病時,這感覺真是比待在其他地方好得太多了!


大概等了一個小時吧!或者更久,畢竟我並沒有預約,不過總算等到護士叫到我的名字了!
 
博客來好書介紹: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88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